二十歲出頭的曉彤對待“副業”的態度很佛系。
盡管她說起了自己的B站up主身份,但并不覺得自己在做副業。
“作為一個追星女孩,為自己喜歡的明星剪視頻純粹是出于熱愛,沒想過獲得收入?!?/span>
曉彤坦言,這可能與不同創作平臺的文化有關,在她看來,B站作為一個年輕人的視頻平臺,有些up主對它的熱愛多于對收入的追求。
曉彤認為,哪怕是在剪輯愛豆視頻這方面做得很好的up主,也可能是為了追求精神上的滿足,成為“粉頭”(受雇于明星本人或他人的有組織能力的粉絲)。
“不過,不能把它作為副業開展還是有別的原因。”曉彤突然說。
“我一直在家鄉工作,自己對職業規劃的焦慮感很少。加上本職工作的任務量比較多,所以沒有太強的意愿去做副業?!?/span>
此外,曉彤表示自己在視頻剪輯方面的技術很稚嫩,目前還達不到把它作為副業發展的水平。
其實,像曉彤這樣的入職幾年的95后職場新人不做副業的不是個例。他們的入職時間不長,對于職場生活處于適應和摸索階段,沒有太多精力投入到副業的開發。
而對于在加班文化較為明顯的企業中任職的職場人,主業之外的時間不足以支撐起副業發展。
所以,工作了10年的職場人劉盾談到自己的副業,一個成立了2年的音樂平臺時,感慨地說自己是一個特殊的“職場副業人”,搞副業主要為了實現對音樂的熱愛。
“對于剛入職場的新人,我建議大家在副業的選擇上‘順水推舟’,而不是‘逆流而上’。利用好主業相關的資源,賺取外快會更容易些?!眲⒍苷f。
盡管“順水推舟”更容易獲得收入,但像若冰這樣的80后職場人對副業的熱情也基于愛好。
云南姑娘廖若冰在導游工作之外,經營玉石收藏與售賣工作長達10年了,從對副業的積極態度上看,她比曉彤更符合“斜杠青年”的定義。
畢業后在家鄉做導游的云南姑娘若冰在大學時就對玉石有濃厚的興趣,工作后的她發現當地的旅游宣傳和玉石的售賣相輔相成,于是在2010年開了一家自己的玉石店,從2016年開始與朋友合伙經營。
“2016年云南旅游業走下坡路前,我對玉石店的經營沒有現在那么重視,尤其后期做了出境導游,時間上有時也顧不上它。但說實話,因為熱愛,我一直在做。”
新冠疫情是2020年最大的不速之客,在主業停滯的狀態下,玉石店成為若冰一項收入來源。
“副業能填補經濟空缺,內心還是很高興的?!崩每臻e時間,她去參加了相關協會的培訓活動。
“我內心也很希望有一天能把玉石這項副業轉正,但現在經濟形勢這么低迷,我不敢冒險。”
在玉石之外,若冰的朋友圈在疫情時期也出現了售賣護膚品等商品的消息,但她說這些是錦上添花的收入,沒有刻意經營,未來主要精力還是放在旅游和玉石上。
這次疫情讓她重新思考日后主業的工作模式,也對作為副業的玉石都有了新的想法,盡管對于直播賣貨和電商運營持觀望態度,但她對新興事物的態度還是開放的。
“時代變化那么快,人人都應該有副業,而且是與自己的專業和愛好對口的專業。任何年齡階段都要自立自強,借助副業更好地實現經濟獨立,認識更多朋友,是件多美好的事?!彼齽忧榈卣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