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項目管理的概念發展得越來越清晰和廣泛——在日常工作或生活中,如果運用項目管理的思維,處理問題便可游刃有余。
01
項目管理的的思維發散
1、遇到事情先分解
不管大事還是小事,遇到事情就先做分解,大到裝修房子、舉辦婚禮,小到參加聚會、出去旅行,只要有事情就自動會在腦海里生成分解圖,劃出重要的里程碑。
按照一定的規則,比如緊急的不緊急的,重要的不重要進行分解,先做什么事,后做什么事都很清晰。
2、有很嚴苛的時間節點
事情分解完之后準確的時間節點就大致出來,比如裝修房子,什么時候要設計好,什么時候要采購東西,什么時候鋪地板磚都一定要按時間節點來完成。
和項目經理一塊從事會發現他們很少遲到,如果真的遲到了,那一定是被項目纏身。
3、以大局為重
很少糾結于具體的事情,凡事以大局為重,比如參加聚會,以目標為導向,朋友聚會是關鍵,具體是做什么車去參加聚會,穿什么衣服參加聚會,吃什么飯這些都是次要的,項目經理關注的一般都是結果。
4.啥事喜歡換位思考
和家人、朋友、陌生人發生爭執之后一般都會換位思考,如果我是對方我會怎么做,很多事情不會一定要爭執出個一二三,會采用很多溝通的方式,第三選擇、換位思考、頭腦風暴等,爭執不是目的,目的是解決事情。
萬事皆項目,可能這就是所謂的職業病吧。
02
風險管理讓我理解了現代企業運行的機制
風險管理,這大概是PMP最有魅力的內容,雖然理論性比較強,初看會肯枯燥和難以理解,但瑕不掩瑜,我認為風險管理是PMP知識體系中非常高層級和戰略級的內容。
原因在于,深入理解風險管理的內容,會發現風險管理其實講的是企業經營過程中如何識別已知和未知的風險,如何針對不同的風險進行消除、規避和轉移等策略。
于是我終于理解:
1、為什么存在外包服務?
因為外包是風險轉移的典型策略,而且越大的企業越有大量合作的外包服務商。
2、為什么存在林立的部門?
因為細分職責也就意味著切分權利,形成一種相互制約和相互依賴的關系,任何一個部門都不會一手遮天一家獨大,這種風險規避的機制對于企業的長久穩定運轉極其重要,而且越大的企業越有復雜的管理架構。
3、為什么存在繁復的審批流程?
因為需要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來充分識別風險,并給出各自領域內的風險規避建議。例如,合同是業務部門草擬,但一定要過法務部門來識別法律上可能存在的漏洞和風險,以避免合作方鉆法律漏洞造成公司損失。
4、為什么存在管理咨詢公司?
他們的存在,是為了解決已知-未知,和未知-未知的風險
所以,請善待和尊敬現代企業的架構和經營機制,無論你多么不喜歡。
03
花大功夫做好計劃與監控
多年前我考PMP的時候,整個知識體系還是十五直方圖,其中五是指五大過程組,五大過程組中最重要的就是規劃和監控。
上課時候老師就反復強調:規劃要做透,監控要到位。
而后在大型國企和互聯網的職業經歷中,我對這兩句話印象極其深刻,因為:
a)大型國企,無論大小事項,凡需要總經理拍板的,必定會做立項報告或類似文檔,不僅要求邏輯清晰,而且人、錢、物等資源需求,時間計劃都需要盡量完善和詳細。請不要厭惡寫文檔,那是訓練你結構化思維的極好場景;同時,在項目推進中的不同時間節點,都需要做詳盡的匯報,包括項目進展、與目標的差距和偏離以及后續措施。
b)互聯網公司,并不是外人所傳的先開槍再瞄準的試錯式運營,反而極其看重前期的規劃。我們打一場戰役(即項目)前,需要拉通多達5-9個部門,以保證項目所需資源和預知風險;并且,在執行過程中,。在我的團隊,我亦要求小伙伴每天9點30分進行15-30分鐘的站會,已及時了解昨日進展和問題,并安排今日工作,目的是在變化極快的互聯網業務上,也能夠有強大的項目把控能力,而不是出事后的甩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