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中,我們總會面對主管、同事以及客戶的許多要求。在許多情況下,礙于公司規定或工作負荷,對那些不合理的要求必須得拒絕。可是習慣于中庸之道的中國人,卻在拒絕別人時很容易產生一些心理障礙。
這不僅是受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影響,也是受當今社會中某些從眾心理的影響。不敢或不善于拒絕別人的人,往往在實際生活中就必須戴著“假面具”生活,不但活得很累,也容易丟失自我,雖然常常在事后后悔不迭,可是卻沒有辦法擺脫這種“無力拒絕癥”。
小玉曾經在一家公司做行政文員。自己平時的工作一直挺忙,可是熱心腸的她,在同事們請求幫忙時,她總是來者不拒,哪怕是把自己手頭中的工作放下,也要先幫別人做好,所以她也深得同事們的喜愛。
有一次行政部門要提拔一位經理,小玉感覺非自己莫屬,因為她一直這樣為大家做著額外服務,這種“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做法,即使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理應有所回報。可是結果卻與小玉的想法大相徑庭,另一位平時不太隨便答應給別人幫忙的女同事升任為經理。
這讓小玉感到甚是不解,于是跑去找HR(人力資源)總監討個說法。HR總監對她說:“你也屬于這次晉升人員的人選,但管理層一致認為你很熱衷給別人幫忙,可是你的本職工作卻沒有特別出彩的地方,大家沒有看到你的工作技能和管理能力有所提升。同時也對你存在這樣的擔心,你如此不懂得拒絕別人的請求,總喜歡做老好人,升任到管理崗位上時也會疲于應付,不能堅守原則,所以。”
這件事給了小玉很大的教訓,這讓她明白:職場如戰場,應該拿出真刀真槍拼出成果,拿出響當當的成績才能更有資格說話。也只有用心耕耘,開拓出一片屬于自己的新天地,才能真正得到大家的認可。一個人在職場中的價值并不是做老好人能體現出來的。
上面的這個故事中,小玉之所以得不到升遷,就是因為她太熱情,總是做老好人,卻使自己分內的工作顯得平庸。所以,在職場中不能總是做老好人,應該學會拒絕別人,否則就會使自己的業績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到自己的職場生涯。當然拒絕也需要有切實可行的方法,不至于讓自己因失禮而得罪別人。
委婉的拒絕應該做到:推己及人,以博取別人的同情心;在別人提出請求后,不必當場拒絕,告訴別人考慮幾天,在這個時間段里,如果對方感覺你無法達到其要求,當然也就不再為難你;用幽默的語言拒絕別人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通過幽默、風趣的語言來拒絕別人,更能增強你的說服力,既避免讓對方陷入尷尬的境地,又可以得到較好的效果。當然拒絕別人也需要選擇恰當的方式和場合,如果在公共場合拒絕別人,不但使對方很難堪,也會有損你的形象。所以拒絕別人一定要做得恰如其分。